張家濤/重慶江津區
  豬兒粑,雞蛋般大小,粑皮乳白色晶亮柔嫩,包含濃稠蜜料,似一隻肚大腰圓小豬。食之爽口綿軟,甜而不膩,嚼而不沾,回味無窮。美食豬兒粑,產於重慶江津、永川、榮昌及四川瀘州等地,已有幾百年曆史,可謂家喻戶曉,津津樂道。按照慣例,該粑不要過熱食用,謹防餡汁噴濺燙嘴。冷卻片刻觸唇最宜,既添滋潤又可緩慢品賞。
  前些年頭,往事記憶猶存。街頭巷尾,時有賣粑人肩挑左右兩個大蒸籠,熱氣騰騰,粑香飄溢,叫賣聲聲。處處隨喊隨到,態度和氣,任你選購,手巧足靈。十分便宜,5角一個,貨真價實。親眼得見賣粑人快活經營,行游自在,走不多遠,全部售畢,空空未剩。賣粑人還在有趣地曰呼:貨不夠賣,明天請早!此情此況,確實是一道古色古香的風景線。
  豬兒粑好吃難捨難離, 每天都需吃幾個,吃了方纔舒爽。有的一次要買二三十個,作為禮物送給親戚朋友。有的則是外地人,初次吃了贊不絕口,越吃越想吃,還要買個四五十個,塑料袋妥裝帶回去,帶給遠方家鄉的男女老少,嘗一嘗這種新鮮。
  昔日的豬兒粑何以這般暢賣?又怎遠近食客不斷?常常紛至沓來,這就自有其中的玄妙。每個豬兒粑皆用江津廣柑樹葉包裹,蒸熟後清純無比,柑味久久留芳,堪稱此粑頭等特色。粑面也用糯米水泡後精磨榨乾,雙手勁力揉拌數遍,即可進行搓合製作。粑餡的調配頗為講究,白糖加入稍許冰糖,另有適量花生核桃芝麻碎末,加進小顆玫瑰桂花等卉粒,再約滲相應的新鮮麻油,細火燒鍋炒化凝成。總之,做工特別微妙,包皮薄厚得當,內餡多少均勻。豬兒粑完形後,恰若顆顆大珍珠一般,白中襯綠,玲瓏扁圓。至於豬兒粑裝籠蒸熟,火控更是重要,幾時當旺?幾時當弱?掌握分寸定稱關鍵。蒸好一揭蒸籠,奇香撲鼻,豬兒粑越是引人可愛,尤誘胃口食欲。
  雖然,繁盛的飲食文化得天獨厚,豬兒粑只算一種民間小食,而它的雅緻殊味必是無可替代的,甜糯的詩意格外濃郁。
  目前,江津街衢上已不多見豬兒粑叫賣蹤影,不知什麼緣故?也許是漸漸淡忘或工序繁瑣?經過多次探問,尚且不知具體發明者姓甚名誰?但是總會給予深刻的啟示,那就是漫漫歲月留下的珍食,難道就這樣寂寂不露?不能不使筆者倍加惋惜。  (原標題:豬兒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x78uxbj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